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你知道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吗?.docx

    • 资源ID:762345       资源大小:52.3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你知道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吗?.docx

    你知道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吗?硅酸盐水泥的相关技术性质:1.密度、细度密度:3.05"3.20gcm3,一般取3.IOo堆积密度:100O1600kgm30细度: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用筛余率或比表面积表示。国标规定: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应大于300m2kg;其它五种水泥0.080m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超过10%o细度影响到水泥的水化速度、收缩等性质。粒径:3um,水化非常迅速,需水量增大;40um,水化非常缓慢,接近惰性。2 .凝结时间初凝时间:水泥开始加水拌合起至标准稠度净浆开始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终凝时间:水泥开始加水拌合起至标准稠度净浆完全失去可塑性。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是以标准稠度净浆,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用标准稠度测定仪来测定。国标规定: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6.5h。检验水泥的凝结时间和体检定性时,需用“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不同水泥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的加水量。用水泥标准稠度仪测定。一般在2128%。凝结时间的工程意义: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过早,以便在施工时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混凝土或砂浆的搅拌、运输、浇筑和砌筑等工作。水泥的终凝时间也不宜过迟,以便混凝土尽快硬化,具有强度。异常情况:闪凝一一未掺石膏(水泥可继续使用)假凝一一温度过高、石膏少(影响水泥正常使用)3 .体积安定性定义一一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提及变化是否均匀。为什么会出现体积不安定?熟料中含游离氧化钙过多;熟料中含游离氧化镁过多。水泥硬化后因体积膨胀而产生不均匀变形,即为安定性不良。应作废品处理。工程影响:构件表面将产生鼓包、起层、产生膨胀性裂缝,强度降低,影响建筑物质量。膨胀原因: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和氧化镁都是过烧的,结构致密,熟化很慢;在水泥硬化后才吸收孔隙中水分熟化;体积膨胀97%以上,从而引起不均匀体积变化,在水泥石中产生膨胀应力,降低了水泥石强度,造成开裂等现象。安定性不良的检验:国标规定采用:雷氏法,试饼沸煮法。(游离氧化钙引起);压蒸法(游离氧化镁引起的);长期浸水法(石膏引起的)。工程案例分析:【思考】:体积安定性不良的水泥,应判为废品,不得在工程中使用。但某些体积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在存放一段时间后变为合格,为什么?【分析】:某些体积安定性轻度不合格的水泥,在空气中放置24周以上,水泥中的部分游离氧化钙由于吸收空气中的水汽被水化,因而可能由轻度不合格变为合格。必须注意的是,这样的水泥在重新检验并确认体积安定性合格后方可使用。4 .强度及强度等级水泥强度:是表征水泥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水泥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影响水泥强度的因素主要有:水泥的矿物组成、水泥细度、水灰比、龄期、环境温度等。测定办法:将水泥和中国ISO标准砂按1:3,水灰比为0.5的比例,以规定方法搅拌制成标准试件(40X40X16OnInI),在标准温度(20±1)的水中养护,测定3d和28d的抗折和抗压强度。强度等级:42.5、42.5R、52.5、52.5R、62.5、62.5R六个等级。强度等级抗压强度(MPa)抗折强度(MPa)3d28d3d28d42.517.042.53.56.542.5R22.042.54.06.552.523.052.54.07.052.5R27.052.55.07.062.528.062.55.08.062.5R32.062.55.58.0j水泥蝴GB规定:用水泥胶砂强度测定。水泥:中国ISo标准砂:水工I:3:0.5原因:(1)水泥净浆体积收缩易产生裂缝,不利于强度的测定。(2)实际中均用砂浆,而很少用净浆。(3)可测多方面的强度。5 .碱含量MgO:5%,否则影响体积安定性。S03:3.5%,否则影响体积安定性。碱(Na20、K20):0.6%国标规定:水泥中碱含量按Na20+0.658K20计算值来确定。工程影响:水泥含碱量过高,在混凝土中遇到活性骨料,容易发生碱一一骨料反应引起开裂现象,对工程造成危害。6.水化热定义水泥水化时放出的热量。以J/kg表示。主要集中在水化初期(3d或7d内),主要考虑放热总量与放热速度。影响因素:熟料的矿物组成如C3A、C3S;水泥的细度越细,放热速度越快;水泥的等级一一越高,放热速度越快、越大;混合材料一一越多,放热速度越慢;外加剂一一掺加缓凝剂可降低早期水化热。各主要矿物成分在不同龄期放出的水化热(Jg)矿物名称凝结硬化时间完全水化3d7d28d90d180dC3S406460485519565669C2S63105167184209331C3A59066187492910251063C4AF92251377414569水混资耨3. O2. O1.0100%硅酸盐水泥10203040水泥浆拌合后时间(h)、二士力嗯资耨(S bo-<D<眼燧箔水泥及产矿物掺合料水泥浆的水化放热水化热对工程的影响:对大体积混凝土(高层基础、大坝、桥梁墩台等),由于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水化热在混凝土内聚集造成内外温差过大(可达5(70),内胀外缩的结果在混凝土内产生拉应力,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冬季混凝土施工一一水化热有利于水泥的水化和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发展。工程案例分析:【现象】:某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浇注两周后拆模,发现挡墙有多道贯穿型的纵向裂缝。该工程使用某水泥厂生产42.511型硅酸盐水泥,其熟料矿物组成如下:C3S61%,C2S14%,C3A14%,C4AF11%。【分析】:由于该工程所使用的水泥C3A和C3S含量高导致该水泥的水泥化热高,且在浇注混凝土中,混凝土的整体温度高,以后混凝土温度随环境温度下降,混凝土产生冷缩,造成混凝土贯穿型的纵向裂缝。【防治措施】:首先,对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宜选用低水化热,即C3A和C3S的含量较低的水泥。其次,水泥用量及水灰比也需适当控制。关于水泥的不合格品和废品: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性能中,凡MgO、S03、初凝时间、安定性中,任何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均为废品;凡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烧失量中,任何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或混合材料掺量超过最大限量和强度低于商品标号规定的指标时,为不合格品。(另:水泥包装标志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者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的,也为不合格品。)注:不溶物是指水泥经酸和碱处理后,不能被溶解的残余物。国标规定:I型不得超过0.75%,11型不得超过1.50%。烧失量是指水泥经高温灼烧以后的质量损失率。国标规定:I型不得超过3.0%,II型不得超过3.5%o

    注意事项

    本文(你知道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吗?.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