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酒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
星级酒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目录第一章总论11.1 项目简介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根据、指导思想与范围21.3 项目建设单位简介31.4 研究的要紧结论与建议5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必要性62.1 项目建设背景62.2 项目建设必要性8第三章市场分析与预测123.1 芜湖市旅游市场简析123.2 芜湖市星级酒店市场简析143.3 项目周边市场环境分析153.4本章、结16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与需求分析174.1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174.2 县域经济基础分析184.3 进展优势18第五章建设内容与规模205.1 建设内容与规模205.2 经营内容22第六章工程设计方案256.1 设计根据256.2 工程概况256.3 建筑设计256.4 结构设计276.5 辅助工程29第七章环境影响分析347.1 周边环境现状347.2 环境影响分析347.3 环境保护措施及治理效果35第八章节能378.1 设计根据378.2 节能措施37第九章消防与安全卫生399.1 消防399.2 劳动安全409.3 卫生防护41第十章项目的组织机构与运作方式4410.1 组织机构4410.2 部门职能44第十一章经营方式与营销策略5111.1经营方式5111.2营销策略51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5412.1项目工程实施计划54第十三章投资估算5613.1 估算编制根据5613.2 估算编制范围5613.3 估算编制方法5613.4 投资估算5713.5 资金筹措及还贷58第十四章经济效益评价5914.1 成本核算5914.2 利润估算5914.3 财务评价结论61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63第一章总论1.1 项目简介1 .项目名称:*建设项目2 .项目建设单位:*3 .项目负责人:4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安徽省芜湖县行政文化中心的南端,南面隔滨湖为风景优美的南湖,东临芜湖南路,占地面积45亩。5 .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按四星级标准设计,共有客房238套,贵宾房5套,主楼16层,总高72.5米,裙房3层,高19.2米,另有5幢贵宾楼与一幢商务楼,地上总建筑面积36006m2o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270m2o6 .投资估算及筹措资金总投资183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900万元,铺底流淌资金50万元,建设期利息350万元。本项目资金筹措按下列方式进行:项目单位自筹8300万元;融资100OO万元。7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芜湖市工程咨询公司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根据、指导思想与范围1. 2.1编制根据1 .中华人民共与国城市规划法2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I37-90)3 .芜湖县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十一五”规划纲要4 .芜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芜湖县其他有关专项规划5 .芜湖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6 .国家计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及深度的规定7 .其他有关的政策法规与技术规划8 .*建设项目提供的有关资料1. 2.2指导思想1 .充分利用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区位优势,搞好项目的规划设计,突出经济、先进、有用、美观、舒适与多功能性。2 .项目建设要围绕进展城市经济、知识经济、假日经济、旅游资源、人文优势等做好旅游观光事业这篇文章。为国内外商贸易交流、文化交流做出奉献。3 .项目建设是按照芜湖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周边环境与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城市中心区域功能,制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与经营气氛,吸引更多的客户,谋求项目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4 .酒店设计既要现行特点表达行业特点(住宿、餐饮、娱乐、商务、旅游、展览与展示、购物、会议、交际等),又是具有服务社会(满足市场需要、增加就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等)的功能。1. 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范围1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3 .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4 .工程技术方案5 .公用工程与辅助设施6 .环保、节能、安全与消防7 .项目实施计划8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9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 .效益分析IL结论与建议1.3项目建设单位简介*由实力浙商投资,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3000万元,现有员工20余人,并于2007年投资成立控股公司芜湖天虹置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公司在芜湖县投资在建项目有南湖大酒店、南湖小区(暂定名),拟建项目有皖南汽车交易市场(暂定名),目前公司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龙头,凭借多年专业运作经验及雄厚资金实力,成立伊始就招揽大批高素养人才公司,通过产品经营、品牌经营、资本经营的有机结合,形成并重点进展酒店、房产、商贸三大板块。“日出江花红胜火”,长江之畔的芜湖县正蓬勃进展,芜湖南湖大酒店有限公司将继续秉持以品牌化经营,秉承“诚信、团结、创新、务实”的核心理念,凭借一贯的创新精神及专业开发优势,以项目为主线的经营思路,从产品创新、产品质量、生态环境、生活配套等方面精心打造人居产品,肩负起建筑百年大计的重担,致力于为芜湖县城市建设缔造新的生活梦想,使公司成长为芜湖最优秀的的酒店业、地产业、商贸业投资开发商与运营商之一。1.4.1要紧经济技术指标要紧经济技术指标名称数量备注总投资18300万元其中:1、固定资产投资18250万元建设期利息、350万元2、铺底流淌资金50万元正常年份销售收入5340.7万元正常年正常年份总成本3005.8万元正常年利润总额2326.4万元正常年所得税581.6万元正常年税后利润1744.8万元正常年内部收益率()11.6%税后财务净现值(万元)1299.6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年)7.9含建设期1年动态投资回收期(年)10.7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10.8%投资利税率()11.0%盈亏平衡点(产量)70.5%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1.1 芜湖县简介芜湖县现辖湾扯、六郎、陶辛、方村、红杨、花桥等6个镇124个村15个社区,总面积730平方公里,人口38.3万人。自2002年起,县域综合经济实力连续6年位居安徽省经济“十强县”行列。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4亿元,不含基金财政收入5.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82元。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9.5:52.2:28.3。农业上,以优质粮油、特色畜禽、名优水产、果蔬苗木等为主导产、业的区域特色经济已经形成,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工业上,现已形成机械制造、建筑建材、木器包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四大优势产业。安徽省重点开发区一一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成为全县工业经济进展新的增长极与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县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平台。芜湖县素称“鱼米之乡”。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宜人,物产丰富,是芜湖米市的重要粮仓。盛产粮、油、烟、棉、桑蚕、茶、蔬菜与多种瓜果等。“鸠兹牌”系列大米连续荣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长江鳏f鱼、刀鱼、内河蹶鱼、大闸蟹饮誉中外。近年来,芜湖县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按照建成芜湖市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县城围绕“东扩南进”思路,加快城南新区与东湖公园开发建设,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建成城南新区,同时,有序改造老城区。目前,全县城镇化率达34%以上。在芜湖县“十一五”规划中,规划建设以行政广场、文教园为中心的南部行政文化区、以芜湖机械工业园为核心的东部工业区、以青弋江滨江景观为重点的商贸居住区,精心打造高品位、多功能的现代化城区。为此,*拟开发建设*项目,以满足湾让及周边地区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商贸、服务、文化、体育等方面需要。2.L2本项目建设背景旅游经济是当今时代进展最快、最具活力、最有前途的产业。五十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以年均9.3%以上的速度递增,大大超过同期工业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全球国际国内旅游业总收入占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11%以上,其进展进程与趋势说明,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汇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尽管旅游业起步较晚,但进展势头强劲,至1998年末,我国旅游业收入3237.2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1995-1998年年均增长率20%,是同期GDP增长率的2倍多,旅游业在在我国国民经济进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展望21世纪,随着经济、科技的进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能够预言,旅游产业是永远朝阳型产业。由于该产业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产业,它的进展,对拉动整个经济的进展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宾馆作为旅游经济的基本细胞,是旅游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宾馆业发达也促进着旅游业的兴旺,并带动有关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芜湖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长江流域的内陆地带的结合部,腹地广阔,水、陆、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随着中央加快建设中西部的战略实施,芜湖市将成为信息、资金、技术、商品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传递的前沿地带,并正成为皖江的商贸中心,沿江经济走廊已初具规模。以芜湖为轴心的皖江区域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省级自然保护区7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7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5处;国家与省级森林公园22个,与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数十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省级重点寺庙,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风光特色明显,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宗教文化源远流长,生态环境保护完好,是安徽省重要的旅游区域。所有这些给芜湖大力进展旅游经济的生产与经营提出了紧迫的要求。结合芜湖县市场环境、特征、构成与箭量,经分析认为:芜湖县域及周边地区,进行习惯市场需求的旅游业、商业、服务业项目建设(如建设高档酒店等)尚有很大的空间区位。因此,项目单位审时度势、把握机会、根据目标市场(四星级酒店为空缺)特点,决定实施该项目项目,并通过高水平的经营管理而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2项目建设必要性2.2.1建设*是进展三产、构建现代经济的客观要求进展三产,是现代化经济的要求。关注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的新现象,务必认识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比重增大是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优化的重要标志,积极采取措施推进第二产业的迅速进展。县区要进一步进展,实现“二次创业”,离不开一、二、三产的协调进展,力争使第三产业的奉献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一个重要特征。在中国都市地区与旅游城市,休闲已成为一种主流时尚文化,并相应产生多种市场需求,在旅游业与娱乐业基础上进展起来休闲经济,形成了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39.2%,开始迈入小康水平的门槛。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O美元,旅游休闲进入了一个急剧扩张期,“假日经济”就是一种突出表现。很多城市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由依靠制造业转向依靠休闲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