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全诗译文及赏析.docx

    • 资源ID:794440       资源大小:33.11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全诗译文及赏析.docx

    秋登宣城谢跳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释宣城:今安徽宣城县。谢跳北楼:又名谢公楼,在冈峦盘屈的陵阳山顶上,为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唐时改名叠嶂楼。江城:指宣城。江,南方对较大水流的泛称,并非指长江。两水:指绕宣城而流的宛溪和句溪。双桥:指横跨宛溪的上下两座桥,上桥凤凰桥在城东南泰和门外,下桥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建造。谢公:谢眺,李白最为钦佩的前代诗人之一,多次在诗歌中以赞美的口吻提到他,并化用了他清新俊秀的诗句。译文秋天傍晚,我独自登上谢公楼,眺望晴空,一碧万顷。岚光山影多么明净,江城简直是在画图之中。宛溪和句溪清澈透明,如同夹着城市的两面明镜;凤凰桥和济川桥倒影波心,好象落在明镜之中的一对彩虹。陵阳山下人家的炊烟袅袅上升,使深碧的橘柚呈现出一片苍寒;梧桐树也已染上枯黄之色,深深透出秋光渐老的气氛。呵!今日我在北楼临风怀念谢公,有谁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情?赏析天宝十二载(753)中秋节后,李白由金陵重来宣城,登上谢眺楼纵目骋怀,写下了这首诗。谢眺北楼在城南陵阳山上,系南齐著名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称北楼、谢公楼。首联开门见山,总写登楼所见。在一个秋日的黄昏,诗人登上谢眺楼凭高俯瞰,只见天气晴朗,秋色明净,整座宣城山环水绕,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图!“江城如画”乃“晚望晴空”之所见,诗人将两句倒装,意在突出“江城”之美,把读者尽快带入那片如画的天地之中。中间两联上承“晚望”之意,继写登楼所见,就“江城如画”四字展开来作具体描绘。“两水”指宣城东郊的宛溪和句溪。宛溪源出峰山,绕城而流,在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合。深秋时节,溪水分外澄湛清澈;傍晚时分,平静的水面在夕照中泛起层层波光,恰如明镜一般晶莹闪亮。“两水夹明镜”一句,既点明了宣城特有的地理环境,也形象地展示了“绿水绕东城”之美。“双桥”指横跨宛溪上的凤凰桥和济川桥。凤凰桥在城东南泰和门外,济川桥在城正东阳德门外,两桥俱为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所建。站在谢眺楼上放眼望去,凤凰桥和济川桥静卧于溪水之上,在夕阳的映照中宛若半空里落下的两道彩虹。这一景致,为整个画面平添了精彩之笔。颈联两句在此基础上再作进一步渲染。“人烟寒橘柚”,暗写出一个“晚”字;“秋色老梧桐”,紧扣诗题中的“秋”字。深秋的傍晚,山脚下,溪水边,原野上,到处是一片岑寂,橘柚笼罩在淡淡的炊烟之中,已显苍寒之意;梧桐摇落于徐徐的晚风之前,尤觉秋光将老。诗人抓住“橘柚”、“梧桐”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概括地写出了宣城的秋色。句中“寒”、“老”二字不仅点染出秋意,也暗示出诗人登览时的心理感受,使诗意自然过渡到尾联上来。结尾两句由上面的写眼前景转为抒心中情。诗人独自登上北楼,怀念起曾在宣城作过太守并倡建此楼的谢眺。谢眺不仅诗风清新俊逸,深为李白所喜爱,而且性格孤直傲岸,尤为李白所追慕;当年谢眺因受排挤而离京,曾有过不幸的遭遇,李白也同样为权贵所不容,弃官而去。事实上,李白也是想能像谢眺那样有所作为的,这恐怕是“怀谢公”的主要原因。然而,此时又有谁能想到孤独的诗人,能真正理解他的隐衷呢?“谁念”二字寓意深刻满含惆怅抑郁之情。尾联两句塑造出一个临风有怀、孤寂感伤的诗人形象。

    注意事项

    本文(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全诗译文及赏析.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