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方案.docx

    • 资源ID:809860       资源大小:93.77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方案.docx

    连霍国家高速公路兰州绕城南段1.RNOl协议段隧道安全施工专题方案审批:福建省第一公路工程企业二零一四年十月第一章编制根据及原则1第二章工程概况2第三章安全施工技术方案及事故应急预案5第四章隧道施工通风防尘及临时排水措施8第五章隧道坍方的防止措施及处理预案11第六章隧道用电安全15第一章编制根据和原则一、编制根据1、连霍国家高速公路(G30)兰州绕城南段(G3001)LRNOl协议段施工招标文献及施工设计图。JTG BO1-2023GB50026-20232、施工执行B¾现行0¾国家及行业法规、原则、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技术原则工程测量规范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2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2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23公路工程质量检查评估原则JTJ F80/1-202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 076-953、现场调查、采集、征询所获取的资料。4、我单位拥有的科技成果、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数年积累的施工经验。二、编制原则1、按照招标协议文献的J各项条款规定,实质性响应业主及监理工程师aJ指令和规定。2、严格遵守招标文献明确的J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公路技术管理规程、公路工程质量检查评估原则及施工图设计。3、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争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经济合用0¾原则。4、坚持施工全过程严密监控,以科学0措施实行动态管理,灵活实行动静结合的管理原则。5、实行项目法管理,通过对施工人员、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案、营地、时间与空间条件0优化设置,实现项目成本、工期、质量及创立良好社会信誉0预期目的。第二章工程概况一、简介本标段隧道工程为定远1#隧道,位于榆中县定远镇西侧,与拟建定远立交B、C匝道相接,出口位于定远镇上井滩右侧。隧道进出口都位于榆中县定远镇,进口附近有G312线与村级公路相通,出口附近沟道较窄;隧道右线ZBK1+312-YK2+276.5、1372.713m,左线ZeKO+614ZK2+294、1398.297m,为分离式长隧道。二、地形与地貌隧址区属于黄土梁区,海拔高程17652023m。地形起伏较大,黄土冲沟发育,隧道进口段位于黄土梁边,坡度较缓,呈阶梯状;出口位于上井滩沟右岸岸坡,坡高约66m,坡度约22°,地表多为梯田,植被稀疏,坡面凌乱,树枝状冲沟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坡面局部有黄土陷穴。三、气象隧址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地处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过度地带,具有经典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寒冷、夏无酷暑,气候温和,该区平均海拔1520m,整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根据公路自然区划原则,本项目属甘东黄土山地区(1口3)。四、地层岩性隧址区地层按成因可分为两大层组:第四系风积层、第四系冲洪积层。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黄土层(Qtal+pl),分布于隧道进口段,浅黄色,土质均匀,孔隙含量较多,含云母碎片,可塑硬塑。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层(Q33),分布于黄土梁顶部,厚3085m,浅黄色,不具层理,以粉粒为主,土质较均匀,孔隙发育,偶见灰色斑点,硬塑。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黄土层(Q2al+pl),分布于风积黄土层之下的隧道洞身段。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略显红色,土质不均匀,孔隙含量较少,可见黑色斑点,局部可见白色钙化粉末,有粘土及粉细砂夹层,硬塑坚硬。五、地质构造与地震隧址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祁连山褶皱系。祁连山褶皱系是中国古地台基础上裂陷而成的,北部和东北部与中朝准地台毗邻,南部为昆仑褶皱系及秦岭褶皱系,西为塔里木地块。兰州处在祁连山褶皱系二级构造单元-祁连中部隆起带和南祁连冒地槽褶皱带。兰州市区位于北西西向马衔山兴隆山通渭断裂带和北北西向0¾庄浪河断裂带0交汇部位,其中马衔山断裂带中0马衔山雾宿山断裂在市区以南通过,距市区近来处约17km;北北西向0¾庄浪河断裂在河口附近进入兰州黄河谷地,距兰州市西端约20kmo黄河谷地的走向和区域构造有亲密关系,市区内虽未发既有区域性大断层,但发育有北西西和北北西向0次一级构造。各构造体系B¾构造行迹体现比较微弱,地质构造不甚发育。隧址区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性周期区划图(G18306-2023图A和图B):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O.02g,地震反应谱特性周期为0.45so相对应全国地震烈度区划为VIII度区,施工时应采用对应抗震设防措施。六、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出口位于上井滩沟右侧,上井滩沟为一干沟,平时无水,仅在暴雨时形成临时性水流,冲沟中无泉水出露。隧址区未见地下水。七、不良地质现象与特殊性岩土隧址区特殊性岩土为湿陷性黄土。重要分布于隧道进口段的第四系全新统的冲洪积黄土层,该层一般厚3540m,为浅黄色疏松黄土,重要由粉粒构成,质地疏松而均匀,大孔隙发育,据探井试验资料,地表02m范围受浇灌及降水影响,一般无湿陷性,最大湿陷深度18.0m,湿陷总量1123mm,自重湿陷总量为483m,为IV级(很严重)自重湿陷场地。隧址区不良地质重要为黄土陷穴,重要分布于黄土冲沟两侧及沟脑,直径520m,深度一般520m,呈串珠状。局部黄土冲沟沟壁两侧发育黄土倒塌。本段黄土陷穴深度大,贯穿性好,为大气降水和坡面径流下渗提供了通道,对隧道安全有一定影响。八、隧道地基承载力隧道进出口段地基承载力是根据黄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经验措施确定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23),根据土B液限、孔隙比和含水量0平均值或提议值查表确定。经综合确定,隧道洞身段地基承载力如下:定远1#隧道地基承载力分段划分表起讫桩号地基承载力faZBK1+312-ZBK1+560ZCK0+614ZCK0+360150kPaZBK1+560YK1+610/ZCK0+360-ZK1+630200kPaYK1+610-YK1+800ZK1+630ZK1+800260kPaYK1+800YK2+276.5/ZK1+800ZK2+294150kPa九、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围岩级别的划分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J064-98)、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23),根据影响该隧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原因,将隧道围岩划分为V级。隧道洞顶最大埋深170m,围岩重要为中更新统冲洪积黄土,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略显红色,土质不均匀,孔隙含量较少,可见黑色斑点,局部可见白色钙化粉末,有粘土及粉细砂夹层,具水平层理,硬塑。进出口为全新统冲洪积黄土及风积黄土,大孔隙,疏松,呈松软构造,具湿陷性。区域内未见明显水位,雨季洞内会有点滴状出水或渗水。隧址区未见地下水,无高地应力,围岩属V级。隧道进口段坡面平缓,地表多为梯田,植被稀疏,顺坡面冲沟发育,该段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黄土层,一般呈浅褐色,硬塑,含云母碎片。洞顶埋深最浅约为6m,稳定性差。隧道出口段位于上井滩沟沟道右壁,隧道轴线与地形线呈70°相交,洞口自然坡高5070m,边坡坡度在2045°,坡面凌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顺坡面冲沟发育,其中YK2+180(ZK2+170)处冲沟切割较深,沟底距洞顶约613m。隧道通过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的风积黄土及更新统冲洪积黄土,风积黄土呈黄色,土质较均匀,孔隙含量较高,一般具HIIV自重湿陷性;冲洪积黄土层,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略显红色,土质不均匀,有粘土及粉细砂夹层,具有水平层理,坚硬硬塑。隧道洞口坡度较陡,稳定性相对较差。第三章安全施工技术方案及事故应急预案一、洞口施工安全1、进洞前,应严格按图纸及施工规范规定施作边、仰坡支护,应从上到下分级开挖、支护,明洞及明洞回填应及时施作;边、仰坡较高B状况下,在施作完超前管棚注浆后,必须完毕明洞、明洞回填及洞门构造后方可进行暗挖进洞作业。2、隧道洞口区域所有危及洞口安全及施工安全B¾松散堆积体、碎落石等必须彻底清除,同步设置好隔离栅等安全设施,以保证隧道0¾施工和运行安全。3、隧道洞口施工前应先施作截、排水沟及洞口改沟,保证排水畅通,以保证洞口施工安全。4、隧道进洞施工前应对洞口及浅埋段隧道影响范围内地表陷穴等进行调查、彻底清理。二、洞身施工安全1、全体隧道施工人员进洞施工前应进行对应的施工安全技术专题培训及事故应急演习;在隧道施工作业中应采用多种有效I肉防护措施,做好通风、照明、防尘、降温、通讯和防治有害气体等0措施,也应保护环境卫生,保障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0¾健康和生产安全。2、应坚持“随开挖随支护和先喷后支”0原则,尽快封闭围岩,控制好一次衬砌(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封闭成环段距开挖面的距离,控制围岩的初期变形,各工序之间紧凑合理,防止出现人为B¾延误导致各阶段支护不及时等事故,各项施工作业需满足有关规范规定。(1)短进尺掘进:开挖应在超前管棚或超前导管支护下短进尺掘进。施工开挖采用双侧壁导坑配合短微台阶法,开挖循环进尺控制在0.50.75m;开挖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开挖。为维护开挖周围稳定,开挖必须形成平顺的开挖轮廓,不仅对维护围岩稳定有利,也为后续工序发明良好条件,同步有效地控制超欠挖,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0有效途径。(2)初期支护紧跟:土质围岩地压增长快、自稳时间短,钢支撑架设工作在开挖、排险后应立即施作,基本与出磴同步或交错进行,以保证围岩稳定。如若围岩自稳性较差,应先对围岩表面进行粗喷,以稳固围岩,之后再施作钢支撑。初期支护的同步,在导坑侧壁安装临时钢拱架支撑,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初期支护落底成环段距超前导坑开挖面距离3040m0(3)仰拱紧跟:根据本隧道地质状况,拱、墙部初期支护形成之后要尽早施设仰拱,以使初期支护尽快形成封闭受力构造,并为二衬施工的模板台车轨道铺设提供条件,同步仰拱及早铺设也为洞内运送提供便利。(4)及时施作二次衬砌:结合监控量测成果尽快、及时施作二次衬砌,二次衬砌施作时间严格紧跟初期支护,以保证初期支护安全,发挥二次衬砌的承载能力。二次衬砌完毕后,应进行长期检测、观测。3、施工过程中,应对围岩等多种需要监测点进行监控量测,根据量测成果及时反馈信息,合理修正支护参数和优化施工开挖方案,指导施工、保证施工安全。4、制定多种施工事故的安全预案,防患于未然。三、隧道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针对本段隧道日勺地质状况,对隧道也许发生日勺坍塌等事故提前做出预案准备,明确应急职责,识别紧急需求,保证事故发生时能迅速反应,实行紧急救援,有效控制事故范围B¾扩大,最大程度B¾减少和减少事故带来B¾人身和财产损失。1、应急响应机构及职责:根据各有关责任单位的职责,成立对应的事故应急响应机构,其中隧道施工的承担单位因对现场状况比较熟悉应负责重要的抢险救援责任。应急响应机构包括抢险救援领导小组,常设现场抢险、抢险物资保障、消防、医疗救护、交通指挥、后勤保障等部门。2、建立事故汇报制度:根据发生事故的等级建立对应的事故汇报制度,事故发生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汇报事故应急响应机构,启动对应级别的应急预案。3、建立抢险保障系统:包括应急物资、设备保障、人员保障、通讯保障及交通保隙等。包括水泥、木材、编织袋等抢险物资,包括药物、担架等救援医疗物资,包括人员安全培训救援知识、演习等,包括、对讲机等通讯设备、车辆及道路交通指挥人员等交通设施。4、建立掌子面救援预案措施(1)隧道主洞施工至人行、车行横洞时,及时贯穿横通道,以供紧急救援时使用

    注意事项

    本文(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