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找空气.docx
-
资源ID:833128
资源大小:16.7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大象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找空气.docx
大象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找空气一、教材分析找空气是大象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空气中的第二课。这是一节充满探究乐趣的实验课,本节课引导学生借助一些实验器材和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找到空气并证实空气的客观存在,同时又为下节课探究空气的特征做好知识铺垫。二、教学目标1 .通过找空气活动,知道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2 .在证实空气客观存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搜集证据能力。3 .通过了解压缩棉被技术,了解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我们的周围有空气。难点:运用多种方法,证实空气客观存在。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袋、空矿泉水瓶、粉笔、土块、水槽、抽气筒、密封袋。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激趣乐迪送来包裹,里面有神秘礼物。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发现什么也没有。4 .导入连线乐迪,乐迪出谜语,引入课题。【设计意图:以乐迪送包裹的情景导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一)猜想假设1 .猜一猜:哪里有空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2 .想一想:怎样能找到空气?学生试着找教室里的空气。【设计意图:唤起对空气的认知,引导学生以问题驱动式进行大胆猜想。】(三)实验找证据1.找教室里的空气每个同学借助塑料袋寻找空气存在的证据。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发现用塑料袋一兜,再收紧袋口,塑料袋就鼓起来了,说明教室里有空气。小结:用塑料袋一兜,再收紧袋口,塑料袋就鼓了起来,说明我们找到了教室里的空气。3 .找瓶子里的空气(1)老师演示,学生观察。(2)小组分工合作尝试做实验,全班交流。(3)小结:我们把空瓶子瓶口朝下放入水中,然后用力挤压瓶子,看到了水里冒出了气泡,说明空瓶子里有空气。4 .找粉笔、土块里的空气(1)出示实验要求。(2)学生实验,探究粉笔、土块里有无空气。(3)交流展示(4)小结:我们把粉笔和土块分别放入水中,都能看到气泡冒出,说明粉笔和土块里都有空气。5 .总结:通过一系列的找空气活动,我们发现空气在教室、塑料袋里、在瓶子里、在土块里,在很多地方都能找到空气,从而得到: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板书: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设计意图:三个实验,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借助一系列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证实空气确实存在。】(四)生活中的应用1 .空气给我们带来的便利课件出示相关内容教师讲解。2 .空气带来的不便和烦恼播放有关压缩棉被的视频,学生观看。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既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猜一猜、做一做,发现我们的周围的确充满着空气。空气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呢。六、教学评价本节课创设动画人物乐迪送包裹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从而进入丰富有趣的“找空气”活动中,让学生像小科学家一样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3个探究实验和一个体验活动,由浅入深,不断引导学生在“玩中找”,在“找中悟”,在“悟后用”,逐渐学会用事实证据证实自己确实找到了空气。不仅构建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素养。本节课不足之处: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的生成,小组合作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也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合作效果和疑惑之处,来调整教学。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