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4年安徽农业主推技术第24项:茶园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docx

    • 资源ID:906440       资源大小:18.16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4年安徽农业主推技术第24项:茶园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docx

    第24项:茶园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推荐单位:安徽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茶树病害的发生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对夏秋茶的开发利用影响巨大,严重制约着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茶树病害发生导致茶叶产量与品质下降,防治用工成本高,化学防治导致抗药性,防治技术不科学导致茶叶农残超标,茶叶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该技术利用生防功能的茶树内生菌防控病害形成“益菌抑菌”技术模式、益生菌剂诱导茶树系统抗病能力、植物精油及活性成分(薄荷酮、薄荷醇、香叶醇等)防控等3项茶园病害绿色控制技术模式。该技术选用的生防益菌是茶树内生菌,对茶树安全,能寄生茶树体内和根际土壤,施用后增加茶园生防菌的数量,能诱导茶树系统抗病性,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该技术实现茶园的生态调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助力茶区高质量发展。(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2017年以来在安徽省茶区示范推广1万余亩,病害损失率仅0.5%。与宣城市黄魁茶业有限公司、岳西县安徽康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建立技术示范基地300余亩,在西藏、湖北、湖南等省外茶区示范推广超过2万亩。(三)提质增效情况。“益菌抑菌”提高茶园生防菌数量,增强茶树系统抗病性,病害防控率高达87.6%;益菌处理提高茶叶的品质,茶氨酸含量提高约10%o植物精油对茶园病害的防效在89.7%以上。本套技术实施后,平均可减少70%化学杀菌剂用量,部分茶区实现化学农药的完全替代,做到农药残留零风险。与化学防治相比,茶园生物多样性丰富,每年节省约100元/亩。(四)技术获奖情况。该技术部分科技成果获批中国茶叶学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022年)。技术研究主要内容发表SCl论文2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出版助力乡村振兴省部级教材1部,省科技成果登记证书1项。二、技术要点(一)茶园病害“益菌抑菌”生态防控技术。1.茶树内生益菌固态菌剂制备。两株茶树生防内生菌(Pehrlichii和D.australiana)(以下简称:益菌)进行液态发酵,然后将发酵液喷施在固态基质上培养10天。固态基质和菌袍子(菌丝体)一起干燥并粉碎搅拌均匀,即获得固态生防菌剂,用于根部土壤施用。2 .根部施用固态菌剂,护根并诱导茶树系统抗病能力。3月上旬结合浅耕施肥,或者910月份施基肥,将生防菌固态菌剂撒播在施肥沟内并覆土,或者在茶树根部穴施基肥时将固态菌剂撒播穴内并覆土,固态菌剂用量3千克/亩。生防益菌固态菌剂覆土施入茶树根际土壤后,菌株可在茶树根系周围快速生长,形成生物保护层,并且能够分解释放土壤中原本固定态不易被植物吸收的营养元素,促进营养平衡。同时益生菌株的活动还可提供多种促生长物质,如活性酶、生长素、抗病素等不断供茶树吸收,帮助茶树抵御致病菌侵袭。此外,该两株生防茶树内生菌,能够快速寄生茶树体内,诱导茶树产生系统抗病能力,降低茶树对病原菌侵染的敏感性,减少茶树病害的发生或降低危害等级。3 .益菌袍子粉制备及叶面喷施。益菌固态发酵后,用弛子收集器收集菌电子,制作成1亿/g的活性泡子粉。在春茶采摘后,进行叶片喷施,叶面喷施益菌担子粉100克/亩,兑水45升,喷施1次,保护采摘伤口,预防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和茶轮斑病等茶树叶部病害的发生。在病害发生夏秋季节,可叶面喷施益菌抱子粉100克/亩,兑水45升,防治期内,每隔15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4 .益菌发酵液制备及叶面喷施技术。益菌进行液态发酵10天,获得含有大量抗菌活性物质的发酵菌液。春茶采摘后,将发酵液稀释20倍进行喷施,发酵液用量3升/亩,使用12次,间隔1个月,预防茶树病害。在病害发生的夏秋季节,叶面喷施发酵液防治茶树病害,发酵液稀释10倍喷施,发醛液用量5升/亩,使用12次,间隔1个月。5 .新建茶园,茶苗蘸根施用。新建茶园,可以进行茶苗蘸根处理施用,菌粉使用量30g1000棵茶苗。育苗基质与菌袍子粉混匀使用,菌袍子粉用量为500g立方米基质。诱导增强茶树抗病能力,提高茶苗的成活率,减少病害的发生。(二)植物精油及活性成分等生物源药剂绿色防治技术。植物精油(岗松精油)及植物挥发性成分(薄荷醇、薄荷酮、香叶醇)等生物源活性成分,通过药剂的制剂加工技术,制作成10%纳米水乳制剂。在春茶采摘后在茶园进行喷施,较好的预防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和茶轮斑病等叶部病害的发生。在茶树病害发生的夏秋季节进行喷施,能够较好的防治茶树叶部病害的危害。10%纳米水乳剂1升/亩,兑水45升,每隔15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此外,本技术使用的植物精油组分复杂,生物活性多样,还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活性(专利6),能够兼防茶园害虫危害。一、适宜区域该技术可在全国各茶区推广应用。二、注意事项(一)益菌固态菌剂撒播在施肥沟内或施肥穴内一定要覆土,避免太阳光暴晒,影响益菌菌丝的活力和菌泡子的活力。(二)益菌袍子菌液当天配制,当天用完。菌液不可在阳光下暴晒,影响抱子的活力。(三)袍子菌液不可与化学农药混配使用。(四)植物精油类生物源药剂喷施时间应选择在早晨或傍晚,中午气温高,容易导致活性成分挥发,影响药效。(五)茶园病害发生期内,益菌发酵液、益菌泡子粉、植物精油轮换交替施用,效果更佳。五、技术依托单位(一)安徽农业大学

    注意事项

    本文(2024年安徽农业主推技术第24项:茶园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