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盐与徽商的扬州一梦.docx

    • 资源ID:929252       资源大小:16.06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盐与徽商的扬州一梦.docx

    盐与徽商的扬州3古人云:“两淮盐,天下咸。”盐商之富,以扬州为甚,六下江南的乾隆皇帝面对扬州盐商一夜之间在瘦西湖堆出的白塔,不由感叹:“盐商之财力伟哉。”早在公元前486年,扬州就开始建城。扬州地处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点,南临大江,北接黄淮,成为“南北大冲,百货云集”的水陆交通枢纽,是古代水运效能最大的枢纽港之一。我国海盐的主产区正是在淮河盐城一带,扬州邻近最大的海盐产场江苏境内淮河以南和淮河以北的两大片产盐区。有了地利,就有天时和授权。运盐主要依靠水路码头,扬州城外沿运河一线,运商云集。食盐专卖在唐代己是扬州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到元代,扬州因盐而成为江淮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明清时期,扬州盐商与广东行商、山西票商一起,并称清代中期全国三大资本集团。扬州盐商的主力军是徽州商人,盐业的巨大利润,吸引他们走向盐业中心扬州。扬州也因盐商聚集和盐业商贸繁荣,成为江南第一大都会,人口达50万。淮扬自古就是税赋重地,盐商凭“盐引”(食盐运销许可凭证)获得了当时江苏、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份的专营权。如此大背景下,扬州无疑成为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盐商贸的利润极高,扬州盐商的财富在清代乾隆年间达到极盛。据统计,当时扬州盐商年赚白银1500万两以上,上交盐税超过600万两,占全国盐课的一半以上。扬州盐商,把政商关系拿捏得恰到好处,从悬殊极大的购销差价中获得了惊人的财富。黄至筠曾任两淮商总50余年,家资累积巨万,在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建造了著名园林个园,共花费6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江苏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扬州盐商对皇家感激涕零。为了给乾隆南巡修建临江行宫,他们耗银20万两。大盐商江春曾代表两淮盐商6次招待皇帝、2次恭贺皇太后生日;百名盐商巨贾,捐银在江都县高旻寺、金山县金山寺、丹徒县焦山寺等处修建行宫,疏浚扬州内河,并建造画舫,使扬州城焕然一新。为皇帝下江南修建的一批园林和行宫,定位了扬州的城市格局,形成了以这些行宫为中心轴线,周边大盐商住宅、盐商书院、商业区、民宅逐渐扩散的城市格局。许多商业城市并不能成为消费城市,扬州却能够兼而有之。各地蜜商在扬州兴建会馆,如东关街、剪刀巷一带的山陕会馆,以及湘、鄂、赣、皖四省盐商议事之地的四岸公所等。官员、大盐商、商人、文人、闲人、服务业人员、旅游者构成了18世纪扬州的社会阶层,“扬州味儿”“扬气成为专有词,指的是当地人追求生活的享受,讲究奢华到极致。扬州盐商有着浓厚的崇儒情结,他们广交天下文人,滋养了扬州儒雅的城市品质。盐商们除了大手笔投入捐官,就是学而优则仕”。有了财富后,他们致力于培养后代业儒仕进,通过科举实现功名,完成自身及家族的蜕变。扬州约有300个盐商家庭,在顺治三年至嘉庆七年(1646-1802年)不到50年之间,造就了139个进士和208个举人。充裕的物质,成就了审美的诗意。“千户生女当教曲,十里栽花当种田”,盐商主导的扬州成为一座消费城市。工艺品制造作坊闻名海内外,玉雕、木刻、漆器制作技术精湛,扬州的尘世生活变得可把玩、可享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盐商对京剧艺术的贡献。16世纪中叶,扬州的声乐和器乐非常独特。清初“转爨大秦梆子腔”为扬州评话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扬州盐商,既为接待频频南巡的皇帝,也为接近官员,蓄养戏班蔚然成风。这些戏班大都由徽商所养,成员多是徽州伶人,故称“徽班”。“四大徽班”中的春台班,最初就是由大盐商江春出钱征集名伶组建的。乾隆下江南时,在扬州常点徽戏。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他下旨召扬州三庆班进京祝寿,随后春台班、四喜班、和春班等也陆续进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即由此次徽班进京为起点,融合昆剧等若干剧种,逐渐演化而成。扬州繁华以盐盛,盐的故事落幕,终成一座城的记忆。

    注意事项

    本文(盐与徽商的扬州一梦.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