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机场地面车辆和人员跑道侵入防范方案.docx

    • 资源ID:93921       资源大小:32.63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机场地面车辆和人员跑道侵入防范方案.docx

    机场地面车辆和人员跑道侵入防范方案一、工作目标为加强机场跑道安全管理,重点防止出现机场责任原因的跑道侵入、冲偏出跑道和误入保护区混淆。依据运输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防止机场地面车辆和人员跑道侵入管理办法及民航局中国民航跑道安全工作指导意见,制订本方案。二、组织机构成立机场跑道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对机场跑道安全工作的管理和实施。(一)跑道安全领导小组组长:成员:跑道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运行指挥中心,办公室主任由运行指挥中心负责人担任,负责协调相关部门承办跑道安全小组日常工作。(-)跑道安全领导小组在跑道侵入防范方面的职责: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各单位意见建议,对机场跑道侵入防范工作进行指导,审定地面车辆和人员跑道侵入防范方案,并督促各单位落实;2 .负责收集跑道安全有关信息,分析研判跑道侵入防范形势,评估改进防范工作;3 .负责收集各成员单位对跑道侵入防范工作的意见建议,协调解决防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4 .研究应用符合本机场实际的跑道侵入防范新技术推广应用,保障跑道安全的新技术、新方法;5 .对相关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并建立检查清单。(三)跑道安全领导小组工作制度1 .跑道安全领导小组至少于每年换季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跑道安全相关工作;2 .当机场运行模式发生变更、基础设施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出现跑道侵入不安全事件时,跑道安全小组应当及时召开会议,开展跑道侵入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缓解或应对措施;3 .各成员单位应当积极落实跑道安全领导小组的各项意见和建议;4 .组织飞行人员、管制人员、场务保障人员等与跑道运行安全相关的人员进行座谈和交流,研究讨论跑道侵入防范工作;5 .定期开展跑道侵入防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相关人员的防范意识。(四)跑道侵入防范工作评估1 .机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地面车辆和人员跑道侵入防范工作评估,分析跑道侵入防范工作状况,及时改进完善跑道侵入防范工作(由飞行区完成车辆评估并报运行指挥中心)。评估内容应当至少包括:地面车辆和人员跑道侵入防范方案编制和实施情况、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等(详见附件3)o2 .发生航空器误滑、车辆和人员误入地面保护区或者机动区、收到可能引起混淆的信息等情况后,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及时对目视助航设施进行评估。(五)跑道安全风险管理1.跑道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跑道安全评估分为跑道安全预评价、跑道安全验收评价、跑道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跑道安全专项评价。机场在规划设计、验收、投入使用前、进行改扩建和日常运行过程中,都应进行相应的跑道安全评价。跑道安全小组建立跑道安全风险管理流程,通过持续的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实施风险控制与缓解措施,保障跑道安全、高效运行。3 .危险源识别(1)跑道安全小组建立和保持与跑道安全相关的危险源识别程序,持续、系统的开展危险源识别活动。(2)跑道安全危险源识别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人员、设施设备、组织管理、规章标准、运行程序、信息沟通、环境因素。(3)危险源识别包括被动、主动、预测等方法和形式。(4)跑道安全小组各成员单位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对跑道安全危险源识别的结果清单进行评审。对于危险源识别结果清单中的重大危险源上报民航局跑道安全主管部门备案。4 .风险控制与缓解跑道安全小组建立健全风险控制与缓解程序,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和排序,有序解决跑道安全问题。三、运行要求(一)培训要求1 .跑道运行相关岗位从业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安全运行知识,熟悉有关规章制度和程序,掌握本岗位的安全运行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2 .成员单位将跑道侵入防范培训纳入本单位的日常教育和培训中,并建立相应的培训大纲和标准。3 .培训内容应当至少包括:地面车辆和人员跑道侵入防范培训大纲、防范方案等。4 .目视助航设施、场道管理等地面保护区或者机动区作业人员的初始培训不少于16学时,复训不少于4学时。机坪作业人员的初始培训不少于4学时,复训不少于2学时。5 .机场公司制定年度防跑道侵入防范培训计划,成员单位应当参加培训I。(二)考核要求经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人员,方可进入地面保护区或机动区。未经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确需进入时,应当由符合条件的人员陪同,并听从陪同人员的指令。(三)协调机制机场防跑道侵入协调机制(四)车辆人员要求1 .进入活动区的车辆的车身应当喷涂单位名称和标识,在顶端安装符合标准的黄色障碍灯并在工作期间始终开启。2 .进入跑道、滑行道的车辆应当具有明确的车辆呼号;呼号应与该车执行的主要任务相关,如执行场道、助航灯光、驱鸟、消防和应急相关任务的车辆呼号可分别为“场务”“灯光”“驱鸟”“消防”“应急”“消防”和“救护”等。3 .进入跑道作业的人员和车辆,需配备车载台、手持终端等无线电通信设备。4.进入跑道、滑行道的车辆、人员应当与塔台保持不间断的无线电双向联系。5,有中间巡视检查任务的车辆应当配备车载无线电通信设备,巡视人员还应携带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手机,以便下车检查和应急需要。6,对跑道、滑行道进行日常巡视检查的车辆应当配备机场平面图,图中标明作业路线、进出跑道或者滑行道的位置、热点冲突位置、主要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置程序。7 所有需要独立进入地面保护区和机动区的岗位人员均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相关记录台账完整。8 .任何人员进入跑道、滑行道时,应当报告塔台管制员、运行控制室,并在塔台管制员限定的时间内退出跑道、滑行道。退出后,应当报告塔台管制员、运行控制室。9 .作业或者巡视检查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应当向塔台管制员、运行控制室报告飞行区场地情况,并将工作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工作人员姓名、飞行区场地情况记录在工作日志中。(四)跑道开放运行期间,进入地面保护区或者机动区的车辆和人员申请程序:1.到达指定等待位置;2.对车辆状况、通讯工具和其他应急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适用;3,向塔台管制员进行申请,报告车辆呼号、当前等待位置、预计行驶路线、作业地点或者区域、预计滞留时间等信息,并确认跑道运行方向;4 .在等待位置等待,由塔台管制员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安排进入时机;5 .塔台管制员发布进入许可后,复诵其指令,确保驾驶员与塔台管制员通话闭环;6 .按照塔台管制员指令进入作业地点或者区域。(五)跑道开放运行期间,在地面保护区或者机动区实施作业的车辆和人员要求:1.作业人员下车作业时,随身携带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设备与塔台保持联系,离开车辆的距离不得超过IOO米,并确保车辆处于运行状态;2,采用驾车方式检查跑道、滑行道时,除驾驶员外至少配备一名专业检查人员,确保对跑道运行情况进行持续有效的观察;7 .跑道巡视检查方向与航空器起降方向相反;8 .在跑道、滑行道实施作业时,始终开启车辆大灯和顶部的灯光标志;9 .通信联系中断时,立即撤离;10 车辆故障无法撤离时,立即向塔台管制员报告,并尽快组织力量将故障车辆脱离至地面保护区或者机动区外;11 作业过程中发现影响跑道安全的情况,需要处理时,及时报告塔台管制员,塔台管制员应当予以配合,掌握有关情况并及时处置;12 根据塔台管制员要求,及时报告工作动态;13 机场低能见度运行期间,以上区域内的所有车辆和人员应当及时撤离,除非得到塔台管制员的许可。(六)跑道开放运行期间,在地面保护区或者机动区实施作业的车辆和人员退出要求:1 .进入地面保护区或者机动区实施作业的车辆和人员应当在塔台管制员限定的时间内,或者塔台管制员要求撤离时,迅速检查所携带的工具和材料并清理后,立即退出地面保护区或者机动区。塔台管制员指定撤离位置时,车辆和人员应当按规定的撤离路线撤离至指定位置。2 .车辆和人员退出或者撤离后,应当立即向塔台管制员报告退出或者撤离情况以及飞行区场地状况,并将工作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作业人员姓名、携带的工具和材料、飞行区场地状况等记录在相关工作日志中。四、监督检查1 .跑道安全小组各成员单位应当积极配合监管单位对地面车辆和人员跑道侵入防范管理的监督检查,及时整改检查发现的问题;2 .各成员单位按照局方制定的机场地面车辆和人员跑道侵入防范管理项目,进行自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五、特殊情况的处置机场针对车辆及人员在地面保护区和机动区内发生的以下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应急处置程序,具体按照附件机场防跑道侵入协调机制机场跑道安全应急处置预案执行。(一)车辆故障无法及时脱离;(二)通信失效;(三)车辆驾驶员迷路或不能确定位置;(四)机场内地面车辆、人员侵入跑道;(五)外来车辆、人员侵入跑道;(六)其他紧急情况。七、附则本工作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件:1.机场防跑道侵入协调机制;2 .机场跑道安全应急处置预案。3 .防跑道侵入评估模板4 .防跑道侵入自查清单附件1:机场防跑道侵入协调机制1.检查要求1.1检查安排:本场跑道巡视检查分为航前检查、航中检查和特情检查。1.1.1航前检查:每日第一个航班起降前90分钟进行。1 .1.2航中检查:一般在航班较少的时间段进行,当跑道日着陆大于15架次时,还应当进行中间检查,并不应少于3次。2 .1.3特情检查:专机保障、道面出现异常、遇大雨,发生鸟击、扎胎等非常规检查或当日飞行计划执行完后有航空器备降所进行的检查以及应塔台要求的检查。1.2 协调机制1.2.1 巡场人员进入跑道检查前,用对讲机向现场运行控制室、塔台申请检查和检查所需时间。1.2.2 塔台同意进入跑道检查,进入跑道后,确保对讲机与塔台通信畅通,及时通报道面信息。1.2.3 巡视检查结束退出跑道后,及时用对讲机向塔台、运行控制室报告道面情况和相关信息。1.2.4 在检查中,巡场人员连续呼叫塔台3次,未建立双向无线电联系(无应答),应当立即撤离跑道,并尽快与塔台、运行控制室取得联系。1.3 申报流程巡场人员一运行控制室一塔台1.4 用语规范1.4.1目的规范用语、文明用语,体现全体员工熟练的业务技能,树立场务管理室良好职业形象。1.4.2道面检查方式及路线为了每天充分有效地利用航班空隙检巡场面,完成规定检查次数及时发现问题,现将每天检巡场面分区分段实施。1.4.2.1清晨机场开放运行前,继续实行原有规定的时间、车速检查,双车对道面实行全宽度检查;1.4. 2.2道面开放运行期间根据空管塔台指令,可对跑道、快滑及滑行道实行分区分段检查,按照道面长度和车速(45kmh)测算最少需10分钟。申请时报清执行的是方案几。方案一、跑道检查路线:当塔台发出跑道检查指令时,1号、2号车都从B4道口进入滑行道,进入A4快滑进入跑道后分开背向行驶;一号车向18#检查,经过Al后从北除冰坪撤出报1号车检查完毕撤出;2号车向36#检查,经过A9后从南除冰坪撤出报2号车检查完毕撤出;方案二、快滑及滑行道检查路线:当塔台发出快滑及滑行道检查指令时,1号、2号车都从B4道口进入滑行道后分开背向行驶;一号车向18#依次检查滑行道及A4、A3、A2、Al后从北除冰坪撤出报1号车检查完毕撤出,2号车向36#依次检查滑行道及A5、A6、A7、A8、A9后从南除冰坪撤出报2号车检查完毕撤出。1.4.3 申请程序及标准用语申请程序:场道检查一运行控制室一场道检查一塔台一场道检查执行方案几1.4.4 .1执行方案一(即检查跑道)时:场道检查:运行控制室,场道检查,申请执行方案一检查跑道运行控制室:场道稍等,我向塔台申请无间隙不同意时:运行控制室:场道检查,运行控制室,暂时无间隙不可以进入检查,预计XX再申请场道检查:运行控制室

    注意事项

    本文(机场地面车辆和人员跑道侵入防范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