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cg).ppt

    • 资源ID:946041       资源大小:550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cg).ppt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1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分类主要内容主要内容2职业病与分类职业病与分类3检测评价检测评价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采样采样化学物质检测化学物质检测粉尘检测粉尘检测物理因素检测物理因素检测一、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分类一、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存在或产是指工作场所中存在或产生的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生的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各种有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害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程中产生或存在的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一)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一)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1.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2.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3.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二)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二)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1 1、生产性、生产性粉尘粉尘 2 2、放射性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线同位素与放射线 3 3、有毒有毒化学物质化学物质 4 4、物理因素、物理因素 5 5、生物因、生物因素素 6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 9、导致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 1010、导致导致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二、职业病与分类二、职业病与分类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素而引起的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分类:我国的职业病分为分类:我国的职业病分为10大类大类115种。种。职业病职业病10大类:大类: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 和其他职业病。三、检测评价三、检测评价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采样采样12化学物质检测化学物质检测粉尘检测粉尘检测34物理因素检测物理因素检测物理因素物理因素521.1.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概念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化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类。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1.1.职业接触限值(续)职业接触限值(续)分类:分类: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第1部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分:化学有害因素和和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第2部分:物理因素部分:物理因素。化学有害因素主要指化学物质、粉尘和生物因素。化学有害因素主要指化学物质、粉尘和生物因素。1.1.职业接触限值(续)职业接触限值(续)(1)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规定的8h工作日、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接触的浓度。最高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1.1.职业接触限值(续)职业接触限值(续)(2)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高温作业、射频辐射、工频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高温作业、射频辐射、工频电场、振动、采光和照明、紫外辐射、激光、体电场、振动、采光和照明、紫外辐射、激光、体力劳动分级和体力工作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力劳动分级和体力工作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限值。物理因素接触限值与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时间有直物理因素接触限值与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时间有直接关系,可以理解为时间加权能量值。接关系,可以理解为时间加权能量值。1.1.职业接触限值(续)职业接触限值(续)接触限值分类接触限值分类物质(因素)总数物质(因素)总数MACTWASTEL化学物质33056284286粉尘477070生物因素16107(孢子数/立方米)物理因素9:包括电磁辐射、高温气象条件、高温作业分级、激光辐射、局部振动、煤:包括电磁辐射、高温气象条件、高温作业分级、激光辐射、局部振动、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体力劳动分级和体力工作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体力劳动分级和体力工作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生理限值。1.1.职业接触限值(续)职业接触限值(续)(3)职业接触限值应用)职业接触限值应用: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用人单位监测工作场所环境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用人单位监测工作场所环境污染状况、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条件以及劳污染状况、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条件以及劳动者接触化学因素的程度的重要技术依据,也可评估生产动者接触化学因素的程度的重要技术依据,也可评估生产装置泄漏情况、评价防护措施效果等。装置泄漏情况、评价防护措施效果等。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用于监督监测工作场所工作人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用于监督监测工作场所工作人员接触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状况和生产装置的泄漏情况,评价接触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状况和生产装置的泄漏情况,评价工作场所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工作场所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对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使用做以下对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使用做以下6点说明:点说明:1.1.职业接触限值(续)职业接触限值(续)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使用说明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使用说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代表性采样,劳动者时间段与对应浓度之积的总和除以代表性采样,劳动者时间段与对应浓度之积的总和除以8。CTWA(C1T1C2T2CnTn)/8 CTWA8h工作日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工作日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8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h),工作时间不足),工作时间不足8h者,仍以者,仍以8h计。计。C1,C2CnT1,T2Tn时间段接触的相应浓度;时间段接触的相应浓度;T1,T2TnC1,C2Cn浓度下相应的持续接触时间。浓度下相应的持续接触时间。个体采样器采样测定的浓度,直接计算。个体采样器采样测定的浓度,直接计算。主要为防止长期接触导致的慢性健康损害。主要为防止长期接触导致的慢性健康损害。1.1.职业接触限值(续)职业接触限值(续)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使用说明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使用说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与)与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配合使用,当容许浓度配合使用,当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符合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符合要求时,仍不应超过的短时间接触限值。要求时,仍不应超过的短时间接触限值。对职业危害因素变化幅度大的情况下,要求进行采样测定对职业危害因素变化幅度大的情况下,要求进行采样测定15分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采样采样15分钟。分钟。防止劳动者接触波动的高浓度,避免引起刺激、急性作用防止劳动者接触波动的高浓度,避免引起刺激、急性作用和其它有害效应。和其它有害效应。1.1.职业接触限值(续)职业接触限值(续)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使用说明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使用说明:最高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作业场所和地点采集的有代表性样本,不允许超作业场所和地点采集的有代表性样本,不允许超过的限值。过的限值。对急性毒性、刺激作用和危害性较大的有毒物质对急性毒性、刺激作用和危害性较大的有毒物质制定此准。保护劳动者免于急性和刺激作用。制定此准。保护劳动者免于急性和刺激作用。1.1.职业接触限值(续)职业接触限值(续)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使用说明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使用说明:经皮吸收:经皮吸收物质物质对标有对标有“皮皮”字的有毒物质,应当防止经字的有毒物质,应当防止经皮肤污染而导致的危害。应当采用个人防皮肤污染而导致的危害。应当采用个人防护措施,防止经皮肤吸收而导致的中毒。护措施,防止经皮肤吸收而导致的中毒。1.1.职业接触限值(续)职业接触限值(续)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使用说明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使用说明:总尘与可吸入尘:总尘与可吸入尘分别制定了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分别制定了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PC-TWA和和PC-STEL。建议尽可能进行呼吸性粉尘的评价,当不具备测建议尽可能进行呼吸性粉尘的评价,当不具备测定呼吸性粉尘的条件时,可以测定总粉尘浓度。定呼吸性粉尘的条件时,可以测定总粉尘浓度。1.1.职业接触限值(续)职业接触限值(续)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使用说明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使用说明:存在两种以:存在两种以上职业性有害因素上职业性有害因素无联合作用的资料时,分别测定浓度,与标准对无联合作用的资料时,分别测定浓度,与标准对比进行分析评价;比进行分析评价;当存在联合作用时,作用于同一器官、系统和相当存在联合作用时,作用于同一器官、系统和相同的作用。或者已知存在相加作用时,应当分别同的作用。或者已知存在相加作用时,应当分别测定浓度,按照下述公式计算联合作用系数测定浓度,按照下述公式计算联合作用系数I=C1/L1+C2/L2+Cn/Ln(I1超过接触限值;超过接触限值;I=1或者或者1未超过接触限值未超过接触限值)存在其它联合作用模式时,尚无明文规定。存在其它联合作用模式时,尚无明文规定。2.2.采样采样采样前准备采样前准备采样方法采样方法122.2.采样采样(续续)采样前准备采样前准备 现场调查 采样仪器准备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 2.2.采样采样(续续)现场调查现场调查为正确选择采样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为正确选择采样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等,必须在采样前对工作场所和采样时机等,必须在采样前对工作场所进行调查。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进行预采样必要时可以进行预采样2.2.采样采样(续续)现场调查现场调查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的完好程度等。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的完好程度等。劳动者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劳动者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工作地

    注意事项

    本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cg).ppt)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