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楼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doc

    • 资源ID:949869       资源大小:185.66K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楼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doc

    某某省某某国际汽车博览中心汽配一条街(5号楼)工程转换层施工方案编制单位:某某鑫前(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某某省某某国际汽车博览中心工程项目部编 制: 审 核: 日 期: 目 录1、编制依据22、编制说明23、转换梁结构概况34、施工荷载传递方式、传递路线及模板、支撑系统的布置与验算225、施工部署226. 施工准备237. 主要施工方法248. 质量保证措施459. 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48转换层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1 施工组织设计依据。1.2 某某省某某国际汽车博览中心汽配一条街(5号楼)工程转换层结构施工图及设计总说明。1.3 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政策、法律、法令、法规。1.4 国家强制性标准、施工验收规范、规程。1.5 工艺标准及操作规程。1.6 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标准。1.7 本公司一体化质量管理手册。1.8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J84-2001(2002年版)。1.9 建筑施工模板安装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1.10 钢筋工程、砼工程规范1.9 建筑施工手册 (第四版)。2、 编制说明2.2.1.本转换层施工方案的编制对象仅为-0.05m±4.45m层。2.2.2.转换层施工的重点和难点2.2.2.1.转换层施工的重点1、由于本转换层主梁的断面较大,跨度大,施工荷载大,这就给转换层梁板下支撑系统的承载力、稳定性、安全可靠性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使之成为转换层施工的重点之一。2、由于本工程转换层面积大,且主梁多为高跨梁,砼浇筑量较大。按设计要求转换层梁板砼应连续浇筑,为了保证砼在浇筑过程中的连续性和密实性,确定好砼的浇筑线路和浇筑方法也是转换层施工的重点和难点。2.2.2.2.施工难点由于梁截面普遍较大、较宽且钢筋用量较大,给梁钢筋绑扎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另外,由于梁柱节点处柱内梁筋太多,给柱箍筋绑扎和梁柱节点的浇筑以及梁交叉处筋布置都增加很大的难度。2.2.2.3.为了保证转换层施工中各工序的施工质量,以及整个转换层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针对上述转换层施工的重点和难点,特编制本转换层施工方案,用以指导转换层施工。3、 转换梁结构概况本工程为转换层,主梁主要截面尺寸为400×1350mm、450×1550mm、500×1550mm、450×1450mm。板厚为120mm。4、 施工荷载传递方式、传递路线及模板、支撑系统的布置与验算4.1.施工荷载传递方式、传递路线 4.1.1.为了便于结支撑系统的强度、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计算和验算,必须对转换梁、板的荷载传递方式和传递路线进行分析确定。4.1.2. 转换层梁、板采用螺旋顶托和扣件式整体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体系,(采用48×3.5钢管,材料为Q235 (3号)钢,扣件为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直接扣件)作为支撑体系,将其上部转换梁、板荷载对应传递到二层结构楼板上,再由二层将上部、荷载传递到一层结构楼板上。4.2. 模板、支撑系统的布置与验算4.2.1. 模板及支撑系统布置4.2.1.1. 模板系统1、梁底模板采用木模板体系,梁底板采用18mm厚九夹板,板肋采用50×100木枋,间距100mm。2、梁侧模板采用木模板体系,模板采用18mm厚九夹板,侧模板肋采用50×100木枋,间距250mm。3、转换层楼板板底模采用木模板体系,梁底板采用18mm九夹板,板肋采用50×100 mm木枋,间距为400mm。4.2.1.2.支撑体统布置支撑架搭设方法:梁高H=12001600 mm时,支撑立杆间距按沿梁长1000mm进行搭设,沿梁宽方向均按梁宽加300mm进行搭设。大、小横杆步距为1800。H=6001200mm, 支撑立杆间距按沿梁长1200mm进行搭设,沿梁宽方向均按梁宽加500mm进行搭设(小横杆采用2根48×3.5钢管),大、小横杆步距为1800。(个别截面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梁底模400×1000mm均采用2排立杆搭设,400×1000mm均采用3排立杆搭设,中间立杆均采用螺旋顶托,梁侧模钢管搭设间距同剪力墙,竖向钢管间距同小横杆间距,梁高大于1.0m设斜向支撑,间距为两倍小横杆间距,斜向支撑另一端应设置在有效传力部位。现浇板支撑架立杆按1000×1000mm进行搭设,横杆步距为1800mm。本转换层层高为4.45m,接近高支撑架的要求,本支撑体系均按照高支撑架的搭设要求进行设计。增设一道水平加强层,设于支撑系统中部,呈45º水平交叉搭设至边缘处尽量靠近竖向构件,详下图:剪刀撑设置:在外侧周围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宽度4m6m。支撑架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宽度4m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级,夹角45°60°。材料的选择及要求:钢管:(1)新钢管应有产品合格证及符合要求的质量检验报告;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的偏差符合相关要求并作防锈处理;(2)旧钢管应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坚决不用。扣件:(1)新扣件应有产品合格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2)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纹、变形的坚决不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3)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旧钢管、旧扣件等材料应送具有法定检测资质单位检测,且收集检测报告。4.2.2.模板、支撑系统的验算根据设计转换梁结构显示最大为500×1550mm,为了满足支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将500×1550mm、 450×1550mm梁作为验算对象。4.2.2.1.施工荷载的计算4.2.2.1.1.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为:木模板0.75kN/m2、钢模板1.1kN/m2;4.2.2.1.2.砼自重标准值为24.0kN/m3;4.2.2.1.3.钢筋自重标准值(按每m3砼含量计算):梁、柱为1.5kN/m3,板为1.1kN/m3;4.2.2.1.4.振捣砼对水平模板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为2.0kN/m2;4.2.2.1.5.倾倒砼对梁侧模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为4.0kN/m2;4.2.2.1.6.钢管采用48×3.5,其截面特性:A=489mm2,=12.19cm4, 截面模量 W=5.08cm3,回转半径i=1.58cm. 弹性模量E=2.06×105 /mm4.2.2.1.7.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2.5kN先选取500×1550mm作为验算对象。立杆的间距为400×400mm4.2.3.荷载组合计算:4.2.3.1.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2.0+2×1.28)×0.3×0.75=1.03kN4.2.3.2.新浇砼自重标准值:2.0×0.12×0.3+0.6×1.28×0.3×24=7.25kN4.2.3.3.钢筋自重标准值:1.1×2.0×0.12×0.3+0.6×1.28×0.3×1.5=0.43kN4.2.3.4.振捣荷载标准值:2.0×0.3×2=1.2kN4.2.3.5.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2.5kN4.3.扣件抗滑计算一根立杆所受的荷载为:因中间立杆所受的荷载占总荷载的1/2,边立杆占1/4。 ( 1.7+18.66+1.1)×1.2+(1.8+2.5)×1.4÷215.88kN15.88÷27.94kN因中间立杆采用螺旋顶托,故不需要计算抗滑。边上两根采用双扣件抗滑。 4.4.立杆稳定性计算 一根立杆所承受的最大荷载为:N=7.94kN NfA (f=205N/ mm2) Lo=h+2a=1200+2×300=1800mm lo/i=1800/15.8=114查表得:0.489 N/A=7.94×103/0.489×489=33.20N/ mm2f=205N/ mm2 满足要求。4.5.梁模计算 荷载计算4.5.1.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0.6+1.28×2)×0.3×0.750.711kN4.5.1.1.新浇砼自重标准值:0.6×1.4×0.3×24=6.048kN4.5.1.2.钢筋自重标准值:0.6×1.4×0.3×1.5=0.378kN4.5.1.3.振捣荷载标准值:0.6×0.3×2=0.36kN4.5.1.4.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2.5kN4.5.2.梁底模木枋楞的计算:梁底模采用18mm厚九夹板,肋部采用50×100木枋100制成。其中梁底模木方肋的根数为5根,E=9000N/mm2,f=11N/ mm2W=bh2/6=250×1002/6=4.17×105mm3I=bh3/12=250×1003/12=2.08×107mm4q1=(1.33+16.52+1.03)×1.2+(0.81+2.5)×1.4÷0.45=60.64kN/mq2=(1.33+16.52+1.03)×1.2÷0.45=50.35kN/m 受力简图如下:M0.125q1l2=0.125×60.64×0.452=1.53kN·m=M/W=1.53×106/4.17×105=3.42N/mm2f=11N/mm2满足要求。挠度计算:=Kwq2l4/100EI Kw查表得0.521 =Kwq2l4/100EI0.521×50.35×4504/100×9000×2.08×1070.057mm【】450/2501.8mm4.5.3. 小横杆计算小横杆采用1根48×3.5钢管,间距为450。4.5.3.1、内力计算:梁荷载传给小楞简图如下小横杆受力可以简化为三跨连续梁均部荷载:q1=(1.33+16.52+1.03)×1.2+(0.81+2.5)×1.4÷0.9 =30.32kN/mq2=(1.33+16.52+1.03)×1.2÷0.9=25.17kN/m M=0.1q1l2=0.1×30.32×0.42=0.485kN/m=M/W=0.485×106/5.08×103=133.14 N/mm2f=205N/mm2满足要求。挠度计算:=Kmq2l4/100EI Km查表得0.521 =Kmq2l4/100EI0.677×25.17×4004/100×2.06×105×12.19×1040.173mm【】600/2502.4m

    注意事项

    本文(楼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doc)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