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康复诊疗规范.docx
手外伤康复诊疗规范【概述】手外伤康复是在手外科的诊断和处理的基础上,针对手功能障碍的各种因素,例如瘢痕、挛缩、粘连、肿胀、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感觉丧失或异常等,采用相应的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以及手夹板、辅助器具等手段,使伤手恢复最大程度的功能,以适应每日日常生活活动和工作、学习。【临床表现】1.开放性损伤:此类损伤常合并出血、疼痛、肿胀、畸形和(或)功能障碍。2、闭合性损伤:闭合性损伤由于皮肤完整,而皮下组织在损伤后严重肿胀,容易导致皮肤将肿胀的软组织紧紧地勒住,使得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部分病人甚至会因此导致远端肢体或软组织的坏死。【辅助检查】(一)常规检查1.血尿便常规;2.常规血液检查、生化检查;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二)可选择检查(有适应症并经副主任医师以上批准)1.神经电生理检查适应症:适用于合并有周围神经损伤的手外伤患者。2.肺功能检查。3.四肢多普勒血流图。【康复评定】1 .躯体功能评定握力评定、捏力评定、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感觉评定、反射评定、协调性评定、植物神经功能评定。2 .精神心理评定、人格评定、情绪评定等。【康复治疗常规】1 .物理治疗常规(1)运动治疗:手外伤患者早期主要以保持功能位、手部关节被动运动(含CPM)和主动运动训练为主,若未伴有肌腱损伤后的吻合术,早期还可进行肌肉肌腱的牵伸。随着骨折和肌腱愈合程度的增加,则进行受限关节的关节松动术、手部肌肉的抗阻训练等,损伤神经者则需要进行感觉再训练。(2)理疗:早期:止血、镇痛,防止水肿及控制感染的发生。后期: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疤痕和组织粘连,恢复关节功能。控制肿胀:冰敷法、压力疗法、超短波疗法、磁疗法;控制伤口感染:超短波疗法、紫外线疗法;缓解疼痛:TENS、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毫米波疗法、微波疗法、超声波疗法;增生性瘢痕处理:超声波疗法、音频电疗法、蜡疗法。(3)水疗:根据具体情况可进行水中运动治疗。2 .作业治疗常规手功能训练:包括握力/捏力训练、RoM训练、感觉训练、手灵活性训练。其它训练:手工艺训练、AD1.训练、家务劳动训练、职前训练等。3 .中医康复治疗常规(1)针刺治疗:以疏经通络为则,选阿是穴及循经取穴为主。(2)推拿治疗:以疏经通络为则,以受伤部位为主要施术部位,手法以滚法、按法、操法、拔伸法、擦法等。(3)其他:电针、艾灸、水针、梅花针、火罐、TDP,中药治疗等。4 .辅助器具应用(1)固定用矫形器(如手功能位夹板):手部骨折者使用舟骨骨折矫形器、掌骨骨折矫形器、指骨骨折矫形器、腕固定矫形器、手功能位矫形器;肌腱损伤者使用夜间固定矫形器、屈/伸肌腱损伤动态矫形器、锤指矫形器、腕固定矫形器等;断指再植/拇指重建可使用指固定矫形器、对掌矫形器。已出现挛缩者需制作动态牵引矫形器。(2)治疗用矫形器(如腕背伸动力支架、弹力指套等1【预后】经过积极康复治疗,预后良好。